猪肢蹄病是猪四肢和四蹄疾病的总称,是一种以跛行、站立不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又称跛行病。猪肢蹄病严重影响了母猪的正常生活和繁殖,会造成繁殖能力下降,或者丧失繁殖能力。该病不具有传染性,一旦发生,比较难治好。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猪肢蹄病,为什么会发生猪肢蹄病?猪肢蹄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猪肢蹄病发生的原因?
1、规模化养殖猪场,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采用限位栏、高床饲养,由于猪运动受到限制,致使肢蹄病发生增多。在种猪的日常管理、转栏并栏及种猪出售时的驱赶当中,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的粗暴、猪打架、途经粗劣路面、跨越沟壑等原因,造成肢蹄外伤。
2、消毒后清洗不够,加上未完全干燥就转入了母猪,由于猪蹄壳中含有象硫酸盐类的无机物,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这样,天长日久,蹄部损伤就越来越大。
3、猪日粮能量缺乏或过高,高蛋白质日粮结构,都会引发肢蹄病的发生。
4、后备公猪的钙、磷比例分别不应低于0.9%和0.7%,而日粮中锰过量,会损伤猪的胃肠功能,生长发育受阻,易引起钙磷利用率降低,导致“软骨症”、“佝偻病”;锌的缺乏,8-12周龄猪易患“皮肤不全角化症”。另外还应注意饲料中砷和硒的含量不能超标,否则猪会出现慢性中毒,也会引起蹄部的病变。
5、维生素D必须满足猪的需要,再就是生物素的缺乏,可造成母猪生物素缺乏症。后腿痉挛,蹄开裂,病蹄不能着地。有些猪场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像硅酸盐类的,导致矿物质、维生素大量流失,因此引起蹄裂,严重的导致感染。
6、猪患有猪丹毒、葡萄球菌、猪链球病,多发性关节炎、乙型脑炎、布氏菌病、口蹄疫等细菌、病毒性疾病时,临床上均可表现出关节炎、跛行等症状。
猪肢蹄病的症状有哪些?
1、发病早期,一般患猪站立、行走异常,不能像正常的猪那样行走或站立。
2、发病严重的,病猪就会出现明显的跛行或站立不稳现象。还有的患猪同时还会四肢部位,有的关节处肿大发热,也有少数蹄叶、蹄叉发炎,出现炎症,甚至有的出现蹄裂。
3、若没得到及时治疗,发病后期,有的猪甚至站立不起来,瘫痪在地,经常卧地不起,自己没有力量支撑站立。
猪肢蹄病怎么治疗?
1、病菌引起的猪肢蹄病,治疗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各取适量,对病猪进行肌注治疗。
2、饲料引起的猪肢蹄病,治疗措施,乃是要对该病猪每日所喂养的饲料进行合理调整,避免饲料过于单一,要保证饲料营养丰富、均衡。
3、对患猪关节处红肿情况,如果有脓肿,建议将该处用手术刀将脓包切开,然后将里面的浓汁挤出去,挤干净后,用双氧水进行冲洗,洗干净后再用青霉素粉取适量,同时配合抗炎药物进行注射。
4、对发病严重,已经出现瘫痪现象的患猪,可用葡萄糖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链霉素、青霉素钾、安纳加注射液、地塞米松、维生素B1、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对病猪进行治疗。
5、对某些疾病引起的症状及继发感染,要针对病原和继发疾病,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风湿引起的,可用醋酸波尼松龙3~5ml,肌注治疗;同时用阿斯匹林4g左右对病猪进行口服治疗,每天2次,连用5-7天。
母猪肢蹄病的预防措施?
1、选择无肢蹄遗传病的品种:选留后备母猪时要求挑选四肢强壮,高矮、粗细适中, 站立姿势良好的猪只,不用或少用体型大、肢蹄过于纤细的品种, 注意淘汰有蹄裂的后备母猪。
2、优化营养:必须喂给母猪全价营养平衡饲料,保证饲料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物素的供给量。适当的钙、磷比例,微量元素的补充等,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B,并经常给猪喂些晒干苜蓿、紫云英、大豆叶粉等,以防止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做好母猪保健。
3、加强运动:运动是预防母猪肢蹄病的主要措施。规模化猪场实行定位栏、高床饲养方式,母猪缺乏运动, 是导致肢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规模化猪场应建立母猪恢复栏、运动场, 将断乳后的母猪饲养在恢复栏,待发情配种后确定已怀孕再养于限位栏,整个怀孕期间母猪要有计划的到运动场进行驱赶运动,以锻炼肢蹄。
4、母猪在分娩前30天内和哺乳期一定要对代谢系统的体液平衡做保护。
5、母猪需要通过消化道途径实施免疫保健,肠道保持健康,促进钙磷和蛋白质的吸收和沉积,强化骨骼健康。
6、建议给母猪的饲料当中要长期添加一些油脂。因为像VA\D\E\K等很多维生素都是脂溶性的,而在没有脂肪的参与下他的吸收率只能达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所以要长期添加一些油脂,能更好的促进钙磷的吸收和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