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养猪生产中,育肥是养猪的最后一个生产环节,是检测猪种选择是否正确,营养饲料是否适合,饲养技术是否过硬,疫病防控是否完善的关键,不仅关系到市场供应,而且对猪场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发展养猪生产的最终目的。
1影响生长育肥猪生长的因素
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因素很多,包括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环境因素)。内因分为品种和类型、杂交、性别、初生重和断奶重等方面,外因分为营养水平与饲料、环境和疾病等方面。
1.1品种和类型
猪的品种和类型对育肥效果影响很大,不同的品种和类型,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无论生长速度和增重内容物均有不同。
1.2杂交
不同品种、品系的杂交猪,杂种优势不同。杂交亲本不同,杂交方式、方法不同,杂种优势也不同。
1.3性别
猪的公、母性别和去势与否,不仅影响育肥期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而且还关系到猪的胴体品质和育肥的经济效果。生长速度:不去势公猪比母猪和阉猪快12%,母猪和阉猪的差异很小。胴体成分:不去势的公猪瘦肉量沉积最多,阉猪最少,母猪居中。
1.4初生重和断奶重
仔猪初生重越大,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越大。仔猪断奶重的高低与育肥效果成正比,仔猪断奶重与4月龄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4月龄体重与后期增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5营养水平与饲料
营养水平不同,尤其是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不同,对猪胴体质量影响不同。脂肪型、瘦肉型和兼用型的猪对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在生产中,应根据猪种来选择相应的营养及饲料。
1.6环境
育肥猪生存的环境包括环境卫生、猪舍内的小气候环境(舍内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猪与废弃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气体等),这些因素都会对育肥猪的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造成影响。
1.7疾病
育肥猪一旦感染疾病,给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育肥猪的饲养一般都比较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寄生虫病就可能波及全场,甚至整个区域,即使痊愈后其生长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加强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在养猪生产中,必须遵从“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控”这十六字方针,掌握猪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性,掌握养猪生产工艺,种公猪、种母猪(空怀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仔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肥猪各阶段猪的饲养技术,而各阶段猪的饲养技术环环相扣,这一阶段的饲养是为下一阶段做准备,缺一不可。所以,养肥猪需从养猪的源头抓起,重视饲养技术,而不只是重点关注肥猪这一阶段。
2.1选择适合的品种及杂交模式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相应的品种。若需求瘦肉多的大众化猪肉,通常选瘦肉型猪种,国外引入猪种间可进行杂交,常用的有杜×长×大、杜×大×长组合,这种杂交组合适合生产瘦肉型猪肉;若需求优质的中、高端猪肉,通常选择含有地方猪血缘的杂优猪或利用地方猪培育的猪种,如以地方猪作为母本或第一母本(特别是产仔数高的母猪),国外引进猪种作为父本或终端父本,进行杂交。
2.2加强怀孕母猪及哺乳仔猪的饲养
怀孕母猪饲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妊娠前期(从配种到80d,主要是母猪自身增重),可减少能量饲料的喂量,可喂部分青料、青贮料。第二阶段:妊娠后期(从妊娠80d到产仔前5d,主要是胎儿自身增重),可根据猪的体型大小,每天酌情增加配合饲料的饲喂量(0.5~1.5kg),以保证仔猪初生个体重达到品种的要求。哺乳仔猪需进行饲料与铁、铜、硒、水等营养物质的补充,做好防寒保温,让哺乳仔猪尽快吃足初乳,对其进行打耳号和称重、剪掉獠牙、固定乳头、去势、寄养,防止压踩,做好疫病防治等工作,以保证断奶时仔猪个体的重量和均匀度。
2.3选择适合的育肥猪性别
对于饲养国外引入的瘦肉型肥猪,公猪、母猪或杂交的公母猪都不用进行阉割,可直接育肥,公猪必须在出现性行为前出栏,母猪达到出栏体重即可,这是因为外来品种猪体成熟在前,性成熟在后;对于地方猪或带有地方猪血缘的杂交猪,公猪必须阉割,母猪一般也要阉割,这是因为地方猪,特别是热带猪种性成熟在前,体成熟在后,且不允许用激素类药物控制。因此,适时的阉割是保证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以及胴体品质的重要一环。
2.4合理分群
要保证同一批生长育肥猪的体重相近,在小猪阶段体重差不宜超过4~5kg,后期阶段以不超过7~10kg为宜;群体要稳定,一般不要任意改动,除发生疾病或体重差别过大,体质过弱,应及时加以调整;圈养密度要适度,每头肥猪所占使用面积在0.8~1.0m2,在提倡生态养猪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大每头猪的使用面积;群体大小要适合,舍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散养情况,以40~50头为一群较好。
上一篇:生猪高热病,须对症下药
下一篇:民间养猪催肥秘方真的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