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

当前位置:首页 >> 病害防治 >> 正文

诊断与治疗难度更大!猪多病原混合感染防控对策

2023-11-28 16:53:58 来源: 今日养猪业 作者:原创


  近年来,不同病原之间互相作用、互为诱导,导致猪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比率增加。猪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比单一病原感染更复杂,诊断与治疗难度更大,给猪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猪场应采取重视生物安全、科学饲养管理、提升猪免疫力等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混合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混合感染,应及时正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明确治疗措施,避免错误诊断,减少经济损失。


  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的大量数据分析得知,目前发病猪以2种或2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很普遍,混合感染的病原主要包括病毒与病毒、病毒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也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之间的混合感染。病毒感染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PCV)最为多见,细菌感染以猪链球菌(SS)、肺炎支原体(Mhp)、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副嗜血杆菌(HPS)最为常见。2023年,混合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PM)、附红细胞体(BB)和胞内劳森氏菌(Li)的比例比往年明显增加。不同猪场之间,混合感染的病原差异很大。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混合感染发生的原因主要与猪场的环境(周围环境和内部环境)、猪场管理水平等因素相关性很大。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发展,频繁引种、高密度饲养、疫苗和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等,促使猪的体质呈高度过敏状态,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不同病原之间互相作用、互为诱导,导致猪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比率增加。猪多病原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比单一病原感染更复杂,诊断与治疗难度更大,给猪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猪场应尽量减少混合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混合感染,应及时正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1、猪多病原混合感染多发原因


  1.1猪群健康度低


  由于饲料霉菌毒素、细胞分化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细菌和病毒产生的毒素、环境毒素、药物和重金属等对机体的作用,导致机体肝肾功能损害,猪群健康度降低,存在于环境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


  1.2机体免疫抑制


  由于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一些营养因素的缺乏、注射和转群等多种应激因子的产生、某些化学物质及药物的泛用,损伤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而引起免疫抑制,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缺乏有效抵抗。


  1.3场外病原侵入


  由于引种不慎,猪场周边发生重大疫情,生物安全出现疏漏,消毒、免疫、药物保健等防病控病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场外病原微生物侵入。


  1.4条件致病作用


  天气骤变、温差过大、转群并群、密度不适、光照过强、空气质量差、剪牙断尾咬架等,导致皮肤黏膜屏障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猪副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等猪体内的常在菌大量繁殖、产毒而发病。


  1.5菌群平衡紊乱


  由于不当消毒(过度消毒、高频次消毒)、滥用抗生素、饲料质量差等原因,导致机体菌群平衡(生态平衡)被打乱,有害菌大量孳生。

  1.6病原毒力增强


  由于过度免疫、疫苗不当使用、过度消毒、环境恶化等原因,一些病原发生变异或重组,毒力返强,重新危害猪群。




  2、猪多病原混合感染常见类型


  临床中猪多病原混合感染类型非常多,报道称,有PRRS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PCV、APP、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沙门氏菌(SALM)混合感染,有PCV与Mhp和HPS、PRV和BB、猪丹毒(Ery)和BB、大肠杆菌(E.coli)、SS、Mhp混合感染,有PRV与APP、PM、弓形体(TP)混合感染,有猪瘟病毒(CSFV)与Ery、HPS、TP混合感染,有SS与APP、BB、PM、HPS混合感染[1],有E.coli与PEDV、SALM混合感染,有BB与溶血性葡萄球菌(SHL)、猪细小病毒(PPV)混合感染,有猪流感病毒(SIV)与PM混合感染,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与PEDV混合感染等,但比例较高的是以PRRSV和PCV为主因的混合感染。


  2.1以PRRSV为主因的混合感染


  PRRSV是免疫抑制性病毒,易发生多病原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而且影响常规疫苗的免疫应答。临床中较常见的以PRRSV为主因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有PRRSV+PCV2+CSFV、PRRSV+CSFV、PRRSV+PEDV/PoRV、PRRSV+HPS、PRRSV+Mhp、PRRSV+SS、PRRSV+PM以及PRRSV不同毒株之间的混合感染等。


  PRRSV和PCV均属于免疫抑制性病毒,猪群如果混合感染PRRSV和PCV,机体免疫系统将受到双重损伤,免疫机能抑制程度更为严重,更易造成多种病原混合感染;PRRSV与PCV2和CSFV混合感染常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RRSV与CSFV混合感染主要原因是PRRS疫苗与CSF(猪瘟)疫苗免疫间隔不足14d等不科学免疫程序;PRRSV与PEDV混合感染是临床导致产房仔猪腹泻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往往同时伴有母猪机体毒素蓄积引起的健康度低;PRRSV与HPS混合感染在保育猪中最常见,临床中常将HPS作为PRRS的“指示病”或“影子病”,往往伴有寒冷应激和猪舍空气质量下降的诱因;PRRSV与Mhp混合感染与不当的Mhp免疫程序有关,往往同时伴有环境应激等诱因;PRRSV与SS混合感染与仔猪的伤口管理不当有关;PRRSV与PM混合感染与环境卫生不良、抗生素过度使用有关;PRRSV多毒株之间混合感染状况主要与猪场滥用PRRS疫苗和不当引种相关。


  2.2以PCV为主因的混合感染


  PCV也是免疫抑制性病毒,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CVD)和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PCV包括PCV1、PCV2、PCV3和PCV4 4种基因型。PCV单独感染不会导致明显的PCVAD,常与其他病原如PRRSV、PPV、CSFV、PRV、PEDV、SS、HPS和Mhp等混合感染,加重临床症状的表现;PCV2各亚型之间的混合感染以及PCV2、PCV3和PCV4之间的混合感染,在临床中也不少见。


  PCV与PRRSV混合感染在临床中最为常见,主要引起断奶仔猪严重的增生性坏死性肺炎,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加大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PCV与PPV混合感染使母猪产出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比例增加,产生更多的TNF-α诱导猪只出现PMWS(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PCV与CSFV混合感染较为普遍,多发生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消瘦性疾病的猪只中,导致免疫系统严重损伤,接种CSF弱毒疫苗后经常发生免疫失败现象;PCV和PRV混合感染是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诱因之一,导致肺脏和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常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神经症状,有时伴发突然倒地死亡现象;PCV与PEDV混合感染比例较高,加剧患猪腹泻症状,加快PED临床症状进程;PCV与SS混合感染常导致脑膜炎、败血症和心内膜炎等多种疾病;PCV与HPS混合感染主要表现为猪只呼吸困难和多发性浆膜炎,且死亡率较高;PCV与Mhp是导致PMWS和PRDC的两大重要病原,二者混合感染主要表现猪只生长迟缓、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炎等;PCV与猪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可引起仔猪渗出性皮炎。




  3、防控猪多病原混合感染对策


  3.1猪多病原混合感染预防方案


  3.1.1重视生物安全


  谨慎引种,加强引种检疫和特定病原检测;关注猪场周边疫情,重视猪场外围的生物安全,加强对进场人员、车辆、物资的管控;做好灭鼠、防蝇蚊和驱虫杀虫工作;严格做好病死猪、胎衣、垫料、排泄物等无害化处理;猪场内部特别是猪舍内用复合益生菌或复合有机酸进行消毒,培养有利于有益菌生长的环境;坚持全进全出原则,科学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2]。


  3.1.2科学饲养管理


  做好猪舍内环境控制,保证饮水充足、清洁、适温,减少或避免各种生产应激和环境应激;提供优质、全价、新鲜无毒的日粮,使用生物发酵饲料,满足各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维护好微生态体系,提高猪肠道健康度和猪群健康度。一切保护和提高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的措施才是科学的饲养管理。


  3.1.3提高猪免疫力


  疫苗免疫依然是防控混合感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操作;做好中药保健,固本扶正,控制猪免疫抑制性疾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失衡;运用扶正祛邪理论,适当使用保健品,润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改善内环境,调理亚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猪病易发阶段、应激产生前后,适当使用药物预防[3]。


  3.2猪多病原混合感染治疗方案


  3.2.1确定治疗方案


  猪多病原混合感染一般表现为多系统症状,包括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皮肤发绀、便秘或者腹泻、神经症状等。临床中应根据猪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病因,分清主次,确定治疗方案,针对性治疗;对假定健康猪群要群防群控,要有系统思维,并根据猪群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生产中经常无法第一时间找出主因、次因和诱因,治疗时应根据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兼治”,以尽量减少损失为目的。


  3.2.2明确治疗措施


  一旦确定治疗方案,就要明确给药途径(饮水给药、拌料给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等),是否需要紧急免疫,有无必要带猪消毒,如何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抗菌、抑制病毒繁殖、解热、消炎、清除内毒素、降低病毒血症、调节酸碱平衡、抗休克等措施熟重熟轻、谁先谁后还是同时进行,需要及早明确、及时采取措施。许多混合感染症状较严重的原因是细菌内毒素产生的休克、败血症、炎症风暴,抗生素只能抗菌,不能消炎,更不能清除内毒素(有时使用抗生素会加速内毒素的产生)。因此,中药制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正确选用在临床猪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3.2.3避免错误诊断


  临床中准确诊断混合感染的难度较大,有时在病料中检测到某种病原,并不一定就是这个病。存在病原不一定就是感染,因为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过程,许多病原是机体中正常存在的,不会引起感染。相反,有时在病料中没有检测到某种病原,也并不一定不是这种病。因为检测时,这种病原可能已经被常规使用的药物杀灭,或者已被机体清除,或者由于检测手段问题没有被检测到,这种情况往往可以通过抗体检测来反证。临床中,“同病不同症”或“同症不同病”的现象多见,不当使用退热药后会掩盖一些症状,过于相信疫苗免疫的效果,过于相信发病猪的典型症状和死亡猪典型的病理变化[4],这都易导致误诊。


  4、1例混合感染防控案例启示


  某集团下属12个猪场,其中5个猪场常年发生哺乳仔猪腹泻。PCR检测PEDV呈强阳性,CT值≤26,有时可同时检测到轮状病毒(PoRV)。猪场采用PED(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使用,均未取得较好效果;使用病料返饲,暂时有效,2个月后腹泻复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场蓝耳病一直不稳定,母猪健康度也不是很理想。后经猪场技术部和集团顾问共同分析,确诊该场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是PRRSV+PEDV+PoRV混合感染,诱因为母猪内毒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母猪内毒素,起决定作用的是PRRSV,PEDV和PoRV是次要因素。于是决定停用PED疫苗,强化对母猪蓝耳病的控制,使用茵栀解毒颗粒(主要成分:茵陈、栀子、虎杖、黄芩等)对母猪进行调理。半个月后,哺乳仔猪腹泻逐渐停止,一直维持稳定。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一是猪多病原混合感染很普遍,在猪场健康管理中要有系统思维;二是诊断时要分析混合感染的主因、次因和诱因;三是治疗时从控制主因着手还是消除诱因优先,需要根据发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有时消除诱因比控制主因更重要。


  5、结语


  多病原混合感染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非典型性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多病原混合感染对猪只多系统造成的损伤给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4]。临床兽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要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找出混合感染的“主犯”“从犯”“教唆犯”和“旁观者”;要借助新技术新方法[5],结合临床经验,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诊断;要从经济学、病理学、症状学等维度,以设法控制死亡、减少损失为前提,运用营养学、药理学、管理学原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猪免疫力,减少机体损伤,预防疫病传播,保障猪群稳定,解决混合感染的根本问题。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