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养殖户朋友反映,开春了,熬过寒冬的畜禽出现了消瘦,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每年冬春之交,猪易生病或死亡,下面祺茂堂生物小编就具体来分析!
以猪而论,常发病有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感冒、仔猪低血糖症和疥癣等。
一、春季猪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1、猪瘟
贯彻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常发地区(非安全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注半头份/头,半小时后再喂初乳),双月龄再进行二次免疫(2头份/头)。
安全区可进行双月龄一次性免疫。如果有的猪场三周龄首免,双月龄应再肌注免疫一次。种母猪春、秋季各肌注免疫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肌注免疫一次;种公猪在做好仔猪阶段免疫后,每年春、秋两季各肌注免疫一次。
2、仔猪大肠杆菌病
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以1日龄-3日龄多见。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以2周龄-3周龄多发。
仔猪水肿病(红眼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狸。以上三种病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圈舍干燥,防寒保温,母猪产前30天-45天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
仔猪抓好七天补料和过好“三关”(初奶关、初料关、断奶关)。发病仔猪的治疗要实行消炎抗 菌、止泻、强心、补液。
3、仔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
多发生于1月龄以上20公斤左右的仔猪,冬春多发,与饲养管理粗放有密切的关系。仔猪断奶(1月龄)后要接种副伤寒疫苗,对仔猪要防寒、防潮湿、分批饲养,少吃多餐,喂匀喂饱,不要突然改换饲料,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4、传染性胃肠炎(TGE)和流行性腹泻(PED)
俗称冬痢,均为病毒感染,呈一过型流行,早春常有发生。以灰色水泥浆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大猪很少死亡,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达50%-100%,尚无理想疫苗。本病发生后注意补充水分(10斤水、1两盐、半斤葡萄糖喂服)。
5、喘气病(支原体肺炎)
是由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喘气,咳嗽,呼吸加快,无热症候而食欲正常,小猪偶有死亡,病变局限于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上缘,呈“肉变”或“胰变”(虾肉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
发病猪场要隔离、净化,建立康复猪群;未发病猪场要注意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加入芪仕欣。
6、感冒
春季常见病,多为外感风寒、发烧,有时拉稀。可用复方氨基比林稀释青霉素注射。平时注意防寒、防冷风、防潮湿,可内服芪仕欣(黄芪、金银花、糖萜素、板蓝根、淫羊霍、连翘等)。
7、仔猪低血糖症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初生仔猪,原因是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不全或产后无乳,使仔猪能量不足,引发血糖下降。
8、疥癣(螨病)
是体外寄生虫病,由疥螨虫在皮肤打洞或隧道,吃食皮屑、淋巴液,并产生毒素,使患畜发痒,皮肤发红,擦破结痂。
另外患病猪会出现不能安稳睡觉的请假,使猪逐渐变得消瘦或成为“虫僵”(发育不良)。
因为螨活动力极强,只要有一两头猪未注意治疗,可在一个冬春传染到全群。治疗可用消毒水洗擦患畜(2周-3周后再擦洗一次,以杀死刚孵出的幼螨),场地消毒用10%-20%石灰乳。
二、春季猪疾病多发怎么防治?
1、加强疫病的诊断监测
猪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多种疫病容易在春季发生和流行。猪场应加强对猪群的临床巡查和健康状况监测,及时发现发病猪只,快速排除疫情隐患。
采集病死猪临床样本,进行实验室诊断检测一旦发现疫情,应尽快按程序报告,并尽早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强化卫生消毒措施
消毒可以降低、消除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春季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猪场应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定期更换和添加大门出入口消毒池中的消毒液,每周对猪场周围道路消毒2~3次,每天对猪场内道路及其环境消毒1次。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对产房、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进行2~3次带猪消毒。
3、用药治疗方案说明
可以选用天然中药配方芪仕欣(黄芪、金银花、糖萜素、板蓝根、淫羊霍、连翘等)+获利安糖萜素:具有增强机体对病毒、细菌的吞噬功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合成蛋白的能力,抑制病毒复制和细菌感染、提高机体抗病力等功能。
上一篇:春季非典型猪瘟如何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