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猪市出现短期调整,目前北方猪价开始上涨,追赶南方;而南方猪价到达阶段性高位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涨势停滞,部分地区回调了0.2元左右。
8月4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了国内外媒体高度关切的11个热点敏感问题。其中,沈丹阳就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猪肉价格上涨较快以及商务部如何保障市场供求的稳定进行了回答。
商务部发声:猪价暴涨是对前两年巨亏的市场修复
记者提问: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回升,特别是近来上涨较快。请问生猪市场供应会不会出现明显的短缺?商务部下一步将如何保障市场稳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答记者问
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答:国内生猪价格经历了2013年以来近两年半的持续下跌,2015年3月下旬后,受生猪存栏下降等因素影响,生猪及猪肉价格开始止跌回升,猪粮比价于2015年6月初达到6:1的盈亏平衡点。近两个月来,生猪价格加速上涨,猪粮比价达到了7.07:1,市场关注度较高,商务部也加大了市场监测力度,密切进行跟踪和分析。
从我们监测掌握的情况看,上半年生猪平均出栏价格为每公斤13.36元,同比上涨3.3%。到6月底,全国300家大型养殖企业生猪平均出栏价格为每公斤15.29元,比3月份价格最低点上涨了24.9%。由于2014年猪粮比价最低跌至4.6:1,养殖企业严重亏损,因此,总体上看此轮生猪价格上涨是对近两年多来大幅下跌的修复,是市场的一种自身修复行为。
从农业部生猪存栏的统计数据看,目前生猪存栏还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市场供应不会出现明显的短缺。尽管如此,为了切实保障猪肉市场供应,近期商务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就如何做好猪肉市场保供工作进行了研究,储备了必要的措施。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加大生猪市场监测力度,特别是要做好重要节假日猪肉市场的供应工作。
面对猪价上涨问题,之前发改委首先表态,未来猪价存在回调可能,今天商务部又表示已经做了猪肉保供研究,必要时会采取措施,保证节日期间猪肉供应。
多种迹象表明,虽然国家部门肯定了此轮猪价上涨是市场自发调节的修复行为,但如果猪价上涨不停,有关部门必然会出手压制,这一点已无疑问。
但养猪人也不必太过担忧,至少各部门都统一了一点认识,那就是猪价调控是市场行为,想必当前国家也不会轻易动手,出台类似调控房价的“国六条”政策,正确的做法是让市场来完成自我调节。
南方猪价滞涨,北方开始起步追赶
通过上图的对比,我们很清楚的发现8月上涨的主要地区为华中、东北等地。而目前南方猪价虽然处于高位,但华南等地猪价已出现下调。
据数据显示,对应八月仔猪投苗环比增加0.3%,同比减少1.7%。目前猪价已上升到一定高位,市场行情一旦出现调整迹象,容易出现养户集中出栏的状况。排除极端天气如高温、台风影响的因素,预计八月生猪实际出栏量将较预期增多。
市场消费方面,由于猪价快速上升,而终端猪肉消费并没有跟上增加。不少肉档经营状况较为困难,甚至选择暂时休业来躲避当前的猪价高潮。
另外,据监测,广东毛批市场交易量较往年减少近两成。反应了多方面问题:1、生猪供应量确实减少很多;2、猪贩购猪量及市场消费量也同样减少。
在当前盛夏季节,8月终端消费将继续低迷减少,难以拉动猪价继续上涨。
我们认为,八月全国生猪行情将在高位有所调整,虽然比七月继续有所上升,但涨幅将小于七月。请养猪人务必注意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