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班夫猪肉论坛上,荷兰Wageningen大学的Nicoline Soede博士指出:“母猪第二胎综合征是猪群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测定指标,同时也是猪只整个生命周期中生产性能良好与否的指示剂。”她表示这一综合征具有断奶-发情间隔增加、产子率降低及与第一胎相比产子数较少的特征,这主要与母猪在第一个哺乳期中的体重降低有关。
这一综合征有时也被称为第二胎斜坡,一般来说,它总是与第一次断奶后的断奶-发情间隔期延长相关。但Soede博士注意到,目前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期较短,经常表现出的症状仅为产子率降低和产子数减少。
她介绍:“最近在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被调查的842家猪场中有38%的猪场存在第二胎产子数至少比第一胎少0.2头的现象。如果将母猪断奶-发情间隔期超过7天和产子率小于85%的猪场考虑在内,则有79%的猪场存在第二胎综合征问题。”
母猪第二胎繁殖力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母猪的过早淘汰。Soede指出:“荷兰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产子率降低、第二胎产子数及以后几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在所有45000头母猪中,有总计15.7%的母猪在第二胎授精后出现返情,这些母猪在以后的几胎中产子数没有受到影响,不过其第三胎和第四胎的产子率降低。
此外,平均来说第二胎返情母猪要早于未返情母猪2个胎次被淘汰(分别为第5胎和第7胎)。这项研究同样指出,与第二胎产子数较多或中等的母猪相比,第二胎产子数较低的母猪其第三胎及以后胎次的产子数也与此相似。这一研究显示第二胎繁殖性能下降母猪能够影响其后续胎次的繁殖性能,从而导致母猪的过早淘汰。
哺乳期体重降低
Soede介绍,母猪生产性能的降低与其在哺乳期的体重降低有关。一项研究显示,在哺乳期体重降低过多的母猪与体重降低较少的母猪相比,其排卵率相似,但怀孕35天时的胚胎数量有差异(分别为14.9个和16.8个);同时其着床数也不同(分别为17.2个和19.5个),这就提示我们,体重降低过多的母猪在怀孕大约15天即着床前其胚胎死亡率增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哺乳期体重降低后母猪的卵泡质量下降,从而引起胚胎质量的下降。
Soede指出因为哺乳期体重降低是能够影响第二胎母猪繁殖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任何能够增加哺乳期营养摄入量或减少泌乳量的措施都可以有效改善第二胎母猪的繁殖性能。
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包括提升后备猪体质以保证其具有摄入足够量饲料的能力及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哺乳期的饲料采食量,如增加饮水的方便性、保证适当的室温以刺激母猪食欲、调整初胎母猪的第一胎产子数量和断奶日龄。
其他的措施就是要保证母猪在断奶后配种前有足够时间恢复体况。目前生产过程中给母猪的调整时间太短。母猪断奶后第一次发情时不配种能提高受孕率15%,在后续几胎中每胎能增加小猪数量1.3-2.5头,但采取这一措施时母猪的非生产性天数增加了21天。
Soede建议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可以给母猪提供一个较短的恢复时间,而不是整个发情周期,例如可以通过给母猪断奶后注射类黄体酮类药物以延迟其发情开始的时间。目前的多项应用已经证实在断奶后最晚14天时进行处理都完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对于目前哺乳期体重丢失较多和断奶-发情间隔较短的杂交一胎母猪来说,适当延长其断奶后到第一次发情的时间是一项提高其繁殖力的有效措施。
减轻第二胎综合征影响的另外一项措施是在下一个怀孕期内促进母猪的体况恢复。
在怀孕的第二-三胎期间,小猪对能量的需要较低,因此青年母猪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恢复其在哺乳期丢失的体重。荷兰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给第二胎母猪在怀孕的第一个月增加30%饲料摄入量能否增加产子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两项研究中,第一项产子数增加了2头。
根据这些数据及其他人员的研究,Soede介绍在第二胎怀孕的第一个月中增加饲料摄入量确实有利于体重恢复,同时或许也能增加母猪的繁殖性能。
对于目前饲养的杂交型母猪来说,需要给后备猪和青年母猪提供良好的管理条件才能有效激发和提高其繁殖性能潜力。尽管当猪群整体生产性能非常高时,母猪第二胎综合征的影响可能会被隐藏,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可以对母猪整个生命周期的生产性能和母猪的利用年限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引起重视。
上一篇:母猪预产期推算有诀窍
下一篇:母猪产后不吃东西该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