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公布了2月份的生猪存栏数据,数据显示,2月份生猪存栏量比上月减少1.8%,比去年同期减少5.5%;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比上月减少0.6%,比去年同期减少7.9%。据此推算,截至2016年2月份,生猪存栏量约为3.67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已持续下降30个月,降至约3763万头,达到历史新低。
能繁母猪存栏量为何迟迟没有见底?
其实,从2015年3月底开始,猪价已经绝地反弹,6月底全国均价已经直逼8元/斤,此后截至目前,猪价虽曾在9-11月份出现震荡下滑的态势,但下降幅度并不太高,猪价总体仍维持在高位,甚至在春节过后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猪价也并没有一落千丈,近期仍保持着少有的上涨态势。那么,猪价进入上涨通道这么久,为何能繁母猪存栏量还未见底呢?
我们在今年2月份做了一个母猪补栏情况的调查,截至目前总共有2549人参与,从投票结果来看,今年选择补栏的只有16%,但犹犹豫豫不敢补的却占了56%。养殖户在担心什么?
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环保严,猪场从南拆到北
此前我们已经发文聊过因环保拆猪场的事情。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政策上抓得很紧,划定禁养、限养区之后会在规定时间内整改拆除猪场。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湖南、安徽等多省份已经在加快实施环保政策,河南、江苏、辽宁等地也将于今年完成禁养、限养区的划定。这是政策上的硬性要求,可商量余地太小,这也是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环保政策也提升了养猪业的准入门槛,制约着养猪规模的扩大。
另外,以前已经拆的、现在已经在拆的都已经成为现实,但还有一些地区处在待定模式。可能是出台了政策还没划定禁养、限养区域,也有可能划定了但还没具体实施,总而言之,这些地区的养殖户都在准备新的出路——猪场搬迁或退出,短期内补栏扩大规模的可能性比较小。
二、赔钱的后遗症还在
2013年和2014年养猪人赔惨了,2015年猪价反弹之后才能稍稍喘口气。赔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产能过剩!不少养殖户吸取教训,对于补栏态度谨慎了很多,即使猪价进入上涨通道也理性面对。同时,正是由于之前赔得厉害,虽然现在行情好转,可能部分养殖户才刚能逐渐弥补之前的损失,并没有多余的能力扩大规模。
三、担心猪价“断崖式”下跌
近期猪价行情非常给力,过完年猪肉消费已经降下来了,但猪价却没有降多少,进入3月份甚至出现上涨。3月淡季猪价少见逆袭,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其中的风险。后期随着消费清单的持续及养殖户普遍压栏造成的大猪集中出栏共同影响,可能会导致猪价猛跌风险。养殖户对未来行情的不确定导致对补栏也产生犹疑。
四、进口肉成为新威胁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进口肉成为养猪业的热点话题。以前进口猪肉虽有,但量比较小,对国内生猪市场产生的影响比较小。这种情况这两年发生了改变,据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数据显示,2015年猪肉进口77.8万吨,同比增37.8%;猪杂碎进口81.7万吨,同比减0.4%。
国内猪肉价格一向比国外高,尤其目前国内猪价处在上升通道,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拉大,这将导致猪肉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而且目前国内肉类进口环境也大大改善,进口来源国增多,国内肉类进口指定口岸也遍地开花并逐渐投入使用,进口猪肉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也将带动猪肉进口量的增加。
正因为如此,进口肉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加重。不少养殖户担心进口肉的增多弥补供应缺口,后市猪价的涨幅可能并不如预期,这也是养殖户面对补栏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种情况,中、小型养猪场(户)可能面临的压力更大些。温氏、牧原、雏鹰等这些大型企业面对补栏犹豫就少多了,如温氏1.2亿在四川苍溪投建仔猪繁育场;牧原5亿元增资4子公司,拟投6000万再设3家子公司……中小型猪场补栏速度减慢,而大型企业正在不断扩张中,这将进一步促进养猪业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SY值逐年提高,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曾表示,2015年有500万户养殖户退出,能繁母猪生产力平均提高6.5%,2014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15.92,2015年预计可达到17头左右。
目前温氏、正大、牧原、雏鹰等这些大企业的PSY水平可达到22-26头左右。这意味着,即使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大幅下降,生猪出栏仍有可能稳定甚至保持增长。2013年以来,生猪市场产能过剩严重,市场不需要那么多母猪了,这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能够下降的客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