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是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50%以上,是我区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对保障肉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自实施生猪产业提升行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据统计,2016年,全区生猪存栏3134.21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343.42万头,分别增加0.7%和2.8%;生猪出栏3310.13万头,猪肉产量250.26万吨,分别减少3.84%和3.73%。2017年前三季度,生猪存栏2261.5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57.6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3%和0.8%;生猪出栏2487.15万头,增长2.38%;猪肉产量188.88万吨,增长2.08%。
二、 品种品质品牌提升情况
(一)、设施化改造方面重点推广了“高架网床+微生物”“半漏缝地板+自动刮粪+异位发酵+微生物”等清洁的养殖模式。2015年,各市均已建立1—2个生猪生态养殖示范点。从2016年开始,开展生态养殖场认证工作。到9月底为止,全区已有484家规模养猪场通过了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其中,五星级生态养殖场42家,四星级生态养殖场205家,三星级生态养殖场237家,预计年底生态养殖场认证数将达1500家左右。
(二)、发展现代种业方面据统计,2016年自治区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12家原种猪场(一级扩繁场)存栏原种猪5.27万头,年可生产原种猪50万头以上,达到提升行动目标;共测定种猪5.06万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供精种公猪968头,100%经过生产性能测定并且选择指数在105以上。建立了环江香猪、巴马香猪、陆川猪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隆林猪、东山猪等自治区级保种场,环江香猪、巴马香猪、陆川猪、隆林猪、德保猪、东山猪等列入国家和自治区保护名录的地方猪品种均得到了较好保护,同时,利用陆川猪品种资源培育的龙宝猪Ⅰ号(配套系)通过了国家审定。
(三)、品牌建设方面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到9月止,陆川猪、巴马香猪、环江香猪、隆林猪、东山猪、浦北黑猪、东兰黑山猪、地灵花猪等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永新源”等品牌获得广西知名品牌。
三、 产业提升主要亮点
(一)、“高架网床+微生物”等生态养殖“广西模式”得到了认可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上,于康震副部长对我区玉林市容昌奇昌种猪养殖有限公司生态养猪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2016年安排广西做主题为“广西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典型发言。全国畜牧总站将容县奇昌公司的生猪养殖模式总结归纳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4种技术模式中的清洁回用模式。
2016年4月农业部印发的《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明确鼓励广大养殖户采用高架床养殖模式。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我区陆川、容县考察生猪高架床生态养殖,对取得的技术效果给予充分肯定。
(二)、我区种猪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连续两年举办了我区种猪拍卖会,2016年,测定成绩第一的杜洛克种公猪以最高价2.6万元被云南企业拍得。
上一篇:巴马建设50万头生猪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