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育肥猪指体重大于25千克的猪,25~60千克的猪为育肥的前期阶段,60~100千克的猪为育肥的后期阶段。前期阶段的育肥猪,生长发育旺盛,但消化机能还不完善,胃容积较小,对环境的不良变化较敏感,机体抵抗力正逐步形成,需要提供易消化的日粮。60千克以后的育肥猪,生理机能逐渐完善,消化系统得到了较好的发育,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这一时期是猪生长最快的时期,管理上应该使猪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出栏率和饲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为:
(1)合理分群。
猪是群居动物,猪群有明显的社会等级。体重较大、年龄较长的猪占优位,公的比母的占优位,去势猪比未去势猪处于劣位。同窝猪之间社会秩序的确定,取决于初生和断奶时体重的大小;不同窝的断奶仔猪并窝后,会发生激烈争斗,并按不同来源躺卧,24~48小时后,重新形成新的社会等级。猪群越小,越容易形成理想的线性等级,即没有两头猪处于同等等级;如果猪群过大,或者空间过小,则会形成复杂的社会等级,即可能有两头或者多头猪处于相等的社会等级,猪群长期争斗,会产生不良影响。
育肥阶段开始并栏时,控制同栏猪的体重差异在4~5千克以内,以10~20头/圈为宜,每头猪的栏面面积为1~1.5米2。最好不同性别的猪饲养在不同的栏舍内。
(2)饲料调制及饲喂。
猪饲料粉碎后混匀,可以制成颗粒料,也可以干粉料、湿拌料或者稀汤料等形式饲喂。研究表明,以生长速度为衡量指标,颗粒料最佳,稀汤料最差。因此,一般应以湿拌料、干粉料喂猪为宜,有条件的也可以饲喂颗粒料。
饲喂方式有限制饲喂和自由采食两种。处于生长前期的育肥猪,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旺盛,以自由采食为宜,可使猪的生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重60千克后,肥肉生长速度较快,可以采用限制饲喂,以提高猪出栏时的瘦肉率。但对于目前的瘦肉型三元杂交猪杜长大或杜大长来说,后期限制饲喂的意义不大。
(3)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控制。
育肥前期(生长)猪的临界温度为-2~32.5℃,适宜温度范围16~21℃;育肥后期猪的临界温度为-17~32.5℃,适宜温度范围13~21℃。无论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临界温度,都会使猪的日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下降。处于适合温度的猪,躺卧时分散,但猪身之间可能有接触;在寒冷的气温条件下猪挤在圈舍的一角,并且有压堆现象;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则猪躺卧时会尽量分散,避免身体有接触。当环境温度达37℃时,日增重可降低180克;温度达到39℃,可能造成猪只死亡。
猪对湿度不敏感,但低温、高湿对猪生长速度的影响会更大,高温、高湿还会使猪的死亡率上升。
广西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时间长,因此,猪舍内小气候控制的重点为降低温、湿度,可以采取加强通风,或者利用遮阳棚等措施,也可以在猪身上洒水,以降低猪舍内的温度。
饮水的充足供应是降低猪对高温应激的重要措施。如果采用水槽供水,则一天至少向水槽添两次水,以保证在高温季节水槽内不断水。最好是利用自动饮水装置,其出水量以1.5升/分钟为宜。
猪舍面积不够会加剧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如果猪可以容易地躺卧(即侧卧),卧下后不会躺在别的猪身上,没有猪卧在料槽中,而且能够很容易地站立起来,说明猪舍内猪的数量不过多,猪舍面积足够。
(4)光照。光照对猪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不大。但强光会影响猪的休息,因此,育肥猪舍内以较暗光线为宜,但要满足猪的采食、饮水需要,方便饲养管理。
(5)去势。与未去势猪相比,去势猪生长速度可能较快,但饲料利用率较差。但由于未去势公猪肉有特殊气味,使肉的食用品质下降。因此,我国养猪实践中一般育肥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
(6)驱虫。驱虫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实践中一般驱虫2次,第一次在体重为25~30千克时,第二次在猪平均体重50千克左右时。
(7)圈舍卫生管理。猪只采食、休息和排泄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定时清扫粪便。如果发现某圈猪的休息和排泄在同一区域,可以将整圈猪与其他猪圈的猪对调。
上一篇:国外养猪增重的五种妙法!
下一篇:野猪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