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住在标准间,周围都配有许多传感器设备,栏舍的通风、温度、湿度、投料等等都通过系统进行控制。”这样的现代化智能养殖设备,在岑溪市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三堡母猪养殖场以及下属的养殖场里早已经全部普及。
环控设备、智能温控、喷雾降温、疫病自动识别诊断、自动化投料、饮水控制、自动刮粪等设备,栏室内安装的监控系统,为猪场配上了隔墙透视的“眼睛”,管理人员可以从监控电脑屏幕上对场内猪的一举一动全面掌握。走进这座现代化的养殖场,就犹如走进“科技馆”一般,重复简单的养猪环节,全部由机器代替,从母猪产仔到养殖出栏再到成为成品猪肉整个产业链,用一个“智慧大脑”平台就可实现全流程的智能化。
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三堡母猪养殖场全景图。
如今,在岑溪市,生猪养殖企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已成为行业的新业态,这和以前农村养猪的“小而散”和“满地跑”的传统养猪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现代化的养殖模式,为生猪养殖业安全生产装上了“金钟罩”。
“我们公司投资3.7亿元,总占地面积约为705亩,以养殖母猪为主,目前母猪存栏1.2万头,年产猪仔30万头,年产值3亿元。”岑溪市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经理谭伟疆介绍,由于整个养殖过程都全部实行电脑监控,大大减少了生猪养殖的人工成本,以前传统养殖管理1万头猪需要50个工人,现在只需要10个工人就可以了,年可节省人工成本192万元,出栏生猪每头纯利润比传统人工养殖高30%。公司的猪仔由下属的10家养殖场代养,待养殖到125-130公斤达到出栏标准后,公司与养户按照签订的代养合同进行结算。目前合作代养规模为每年5万头,代养户结算总收益1500万元。
在全面使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养殖的同时,该公司猪场以及合作养殖场在环保方面均采用干湿分离技术,干粪通过堆粪发酵作为有机肥供应果蔬种植基地,尿液经过黑膜沼气池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残液进入生化池二级AO处理和通过芬顿法及絮凝沉淀处理、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再将尾水排放到场内鱼塘或用于种植猪饲料浇灌,实行“生猪养殖—绿色饲料种植—生猪养殖”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养殖产能增长、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在岑溪市,不但猪住上“科技馆”这样的豪华音乐套间,还有实行“铁桶养殖”的黑科技开启了农村“智慧养殖”致富的新途径。
筋竹家庆养殖场全景。
来到筋竹镇家庆猪场,你会发现一条长长的“空中走廊”连接栏舍同生活区,这就是“铁桶”的一部分设施。2019年10月,家庆猪场在温氏养殖公司的指导下,对猪场进行升级改造,在猪场四周建起了密闭式围墙,如同一个“铁桶”,并在围墙下方设有高于60厘米的挡鼠板,在生活区、生产区、栏舍等外围都有严密的不锈钢网遮挡,人、猪、物、料都有各自的运输路线,能够有效预防蚊、蝇、虫的产生以及切断疾病传播途径,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
据养殖场主卢家庆介绍,传统的开放式、半开放式猪场几乎不具备防控生猪瘟疫的条件,需要对猪场重新规划布局、投入硬件设施等方式彻底改造原有猪场结构,以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猪场投入养殖后,饲养员是封闭在猪场内的,生活用品、饲料、兽药等物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才能入场,饲养员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也要经过从头到脚淋浴后穿上经消毒过的衣服才能进入。自从改造猪场成“铁桶”后,该猪场已经出栏四批肉猪,尚未出现一例非洲猪瘟疫情。
近年来,岑溪市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畜牧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力推进畜牧产业绿色生态有机标准化生产,狠抓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生态养殖,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促进了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岑溪市共有现代智能化绿色生态生猪规模养殖场112个,生猪存栏量38万头,产值12.16亿元。